|
|
| 《山南山北走一回》 當年唐玄宗唐明皇為避安祿山史思明之亂攜眷倉皇逃難,自首都長安迢迢落跑到蜀地,此畫即紀錄他至四川的情景。蜀道行,何其難矣,李白的詩作即有「蜀道難,難於上青天」的比喻,路多險峻,山勢岐嶇,這幅描繪細膩、刻畫生動的青綠山水可見一斑;在地理上,秦嶺、太行山為長江黃河的分水嶺,風流皇帝唐明皇落難至此,心情跌宕起伏,想必正如這段蜿蜒奇險的山路般地百轉千折、百感交集罷!當年唐玄宗唐明皇為避安祿山史思明之亂攜眷倉皇逃難,自首都長安迢迢落跑到蜀地,此畫即紀錄他至四川的情景。蜀道行,何其難矣,李白的詩作即有「蜀道難,難於上青天」的比喻,路多險峻,山勢岐嶇,這幅描繪細膩、刻畫生動的青綠山水可見一斑;在地理上,秦嶺、太行山為長江黃河的分水嶺,風流皇帝唐明皇落難至此,心情跌宕起伏,想必正如這段蜿蜒奇險的山路般地百轉千折、百感交集罷! | | | | | | 畫中三座瑰麗奇絕的高峰、繞著「之」形山路迂迴穿梭其中的人物,猶如章回小說,讓這幅山水畫流暢鋪陳著起承轉合的故事情節,並且將時間、空間元素完美融和。畫面右下角,身著紅袍跨騎的即是唐玄宗,坐騎三照夜白,領著一隊騎旅,正待過橋,史載「出棧道飛仙嶺下,乍見小橋,馬驚不進」,即是此景;而畫面中段有一部分人、馬、騾、駱駝在空地上歇息,而更前方的隊伍,則已深入左邊的深峻峽谷之中。三段式的構圖,同時呈現了時間點的過去、現在與未來,而地理上「之」字形的行經,最能顯現危山棧道的險巇,也是對人生意志力的最大考驗,望著不老的青山翠木,飲著不斷的林間泉水,任何人也不由得覺得自己形體在山水中的渺小,自己生命在浩瀚時間中的短暫。 | |
| |
| | | | | | 畫中的左方畫家安排了兩布衣回頭客往著回頭的路上走來,不常爬山的人很容易被險峻的路途所折磨,恨不得馬上到達終點,此時若遇上回頭客,總會心急的問道:「快到了沒?」,而回頭客也總會好心的鼓勵打氣的說:「再努力一下,馬上就要到了」。安史之亂在經八年後也終平定,終於能回頭的唐玄宗也不由反身自省,發思古幽情,憶起西漢的劉邦、東漢三國的諸葛亮,有多少叱吒風雲、不可一世的英雄豪傑,也曾在此進出,同樣讚嘆造化之奇、天地之絕,如今,不一樣俱化一坏黃土、盡付煙塵之中?而亙古不變、昂然屹立的,惟有不老的青山、長流的碧水。 | |
| |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