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型錄 故宮珍藏書畫 奇美版畫 藝術家版畫 攝影家版畫 衍生禮贈品
山水畫
書法畫
人物畫
花鳥畫
動物畫
佛像畫
其他
  ttoopp > 故宮珍藏書畫 > 山水畫
明皇幸蜀圖
(唐) 唐人
 精裝版:

 畫 心:
天寶14年(西元755年)安祿山舉兵造反,攻陷長安,唐明皇幸蜀避之。 畫家在描繪崇山峻嶺時,以飽和不透明的青綠礦物性顏料層層疊染,然後再以清晰明確的墨線,勾畫稜角分明的輪廓,營造出山石塊面堅實的觸感。濃郁艷麗的青綠敷彩,除了令人聯想到大唐盛世的宮廷氣勢之外,同時也塑造了後人所謂「青綠山水」的典範模式。是幅筆法精勁工細,青綠設色,絢燦華麗,是中國書畫由晉唐人物畫轉宋元山水畫的中間期代表作。有學者認為本幅係五代亦或宋人據舊稿摹繪者。 出處: 邱天元
《山南山北走一回》
  當年唐玄宗唐明皇為避安祿山史思明之亂攜眷倉皇逃難,自首都長安迢迢落跑到蜀地,此畫即紀錄他至四川的情景。蜀道行,何其難矣,李白的詩作即有「蜀道難,難於上青天」的比喻,路多險峻,山勢岐嶇,這幅描繪細膩、刻畫生動的青綠山水可見一斑;在地理上,秦嶺、太行山為長江黃河的分水嶺,風流皇帝唐明皇落難至此,心情跌宕起伏,想必正如這段蜿蜒奇險的山路般地百轉千折、百感交集罷!當年唐玄宗唐明皇為避安祿山史思明之亂攜眷倉皇逃難,自首都長安迢迢落跑到蜀地,此畫即紀錄他至四川的情景。蜀道行,何其難矣,李白的詩作即有「蜀道難,難於上青天」的比喻,路多險峻,山勢岐嶇,這幅描繪細膩、刻畫生動的青綠山水可見一斑;在地理上,秦嶺、太行山為長江黃河的分水嶺,風流皇帝唐明皇落難至此,心情跌宕起伏,想必正如這段蜿蜒奇險的山路般地百轉千折、百感交集罷!
  畫中三座瑰麗奇絕的高峰、繞著「之」形山路迂迴穿梭其中的人物,猶如章回小說,讓這幅山水畫流暢鋪陳著起承轉合的故事情節,並且將時間、空間元素完美融和。畫面右下角,身著紅袍跨騎的即是唐玄宗,坐騎三照夜白,領著一隊騎旅,正待過橋,史載「出棧道飛仙嶺下,乍見小橋,馬驚不進」,即是此景;而畫面中段有一部分人、馬、騾、駱駝在空地上歇息,而更前方的隊伍,則已深入左邊的深峻峽谷之中。三段式的構圖,同時呈現了時間點的過去、現在與未來,而地理上「之」字形的行經,最能顯現危山棧道的險巇,也是對人生意志力的最大考驗,望著不老的青山翠木,飲著不斷的林間泉水,任何人也不由得覺得自己形體在山水中的渺小,自己生命在浩瀚時間中的短暫。
  畫中的左方畫家安排了兩布衣回頭客往著回頭的路上走來,不常爬山的人很容易被險峻的路途所折磨,恨不得馬上到達終點,此時若遇上回頭客,總會心急的問道:「快到了沒?」,而回頭客也總會好心的鼓勵打氣的說:「再努力一下,馬上就要到了」。安史之亂在經八年後也終平定,終於能回頭的唐玄宗也不由反身自省,發思古幽情,憶起西漢的劉邦、東漢三國的諸葛亮,有多少叱吒風雲、不可一世的英雄豪傑,也曾在此進出,同樣讚嘆造化之奇、天地之絕,如今,不一樣俱化一坏黃土、盡付煙塵之中?而亙古不變、昂然屹立的,惟有不老的青山、長流的碧水。
 
 
關於拓拓 購物說明 客服中心